信息公开清单

中南民族大学第七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8-09 浏览次数:


坚守初心使命  聚焦工作主线

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在中南民族大学第七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年十二月


坚守初心使命  聚焦工作主线

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在中南民族大学第七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李金林

(20201217)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南民族大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使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动员全体教职工,围绕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凝聚广泛共识,共商发展大计,推动事业发展。

窗体底端

下面,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201511月第六次两代会召开以来,全校教职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守初心、不畏艰辛、勠力同心、开拓创新,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由于这段时间与学校十三五时间大致重叠学校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提交大家讨论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有详细介绍,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只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简要回顾。

(一)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截止202011月,学校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在校生28595人。其中,本科生24559人,硕士研究生3223人,博士研究生235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2.81%53.83%112%。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从201559.6%提升至202063.79%

(二)学科专业不断增强。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8个学科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前70%,民族学排名全国第3。化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专业硕士点。获批7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施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撤销专业1个、停招5个、新增3个。获教育部 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项、省级专业项目11项。

(三)师资队伍持续加强。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905人,专任教师占比66.7%,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3%,博士学位占比53.6%45岁以下占比58.3%,队伍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升。五年来,举办2届青年学者南湖论坛,引进专任教师156人,具有高级职称者59人,其中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共74人,其中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入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

(四)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一本招生省区数量从2015年的12个增长到29个,一本录取人数占比从54%提升至93.52%,录取分数线持续提高,本科生、研究生年度平均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获批湖北省第八届教学成果奖1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1项,建成校外实习基地335家。实施三个一千万计划,创新推进跨境、跨校、跨行业学生联合培养。获创新创业省部级以上奖项965项,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人才培养成果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获批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获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全国百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等。

(五)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9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科研经费2.71亿元,同比增长51.4%。发表CSSCI期刊论文761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131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1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373篇,其中一区论文279篇。高水平学术专著245部。授权发明专利271项,其中8项实施转化。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3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湖北全面小康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

(六)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创新推进“1221”工程,全力做好湖北省驻村扶贫工作队、湖北省“616工程、博士服务团、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国家民委定点扶贫等工作,累计派出干部、教师130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学校驻村扶贫工作队连续5年受到湖北省政府通报表彰。围绕民族地区发展签订横向合同465项,合同经费8456万元。70篇咨政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或部门批示、采纳。科普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荣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2项。举办资智回汉专场,签约总额超过1000亿元。举办培训班81期,为民族地区培训干部、教师和非遗传承人4847人次。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拓展。十三五期间,累计新签署合作协议45项,加入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实施本土国际化战略,累计派出480余人次教师出国访学交流、68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加强孔子学院建设,选派23名汉语教师赴孔子学院担任志愿者。开设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全英文本科实验班,新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华留学生学历培养。招收培养留学生1341人次,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普拉特维尔分校合作培养6118名英语教学硕士。获科技部外专经费2900万元,累计执行272项外国专家项目,近600人次外国专家来校授课。主办12场、协办4场国际学术会议。赴12个国家举办40余场文艺展演。

(八)办学条件持续改善。2015年以来,学校总收入年均增长2.7%2020年预计总收入12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13.3%。五年来累计获得基建中央专项资金0.8亿元,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6.1亿元,绩效奖励专项资金1.1亿元。增建筑面积近10.14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10.55亿多元,新增图书23.27万册。校园总体规划调整成功获批,科技园、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校史馆)等建设、维修任务基本完成,校史布展工作有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取得进展,聚合支付、一卡通、智慧教室、各类系统、线上办公和服务全面推进。

(九)内部治理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获教育部核准颁布,综合改革方案获批,完成制度废改立工作,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新建、重组、调整学校内设单位14个,调整、变更、增设协调议事机构73个。完成第三轮岗位聘任工作,持续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绩效考核导向作用。落实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内控机制、内审工作以及监察工作不断强化。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精细,资金使用效益与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断提升,招投标工作得到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持续深化,建成师生健康安全管理平台,医疗服务保障更加健全,师生健康安全更加有保障。加强生态校园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后勤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校园环境显著改善,学校多次获评湖北省生态式园林学校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称号。

(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3个教工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召开第八次党代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十大育人工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建设,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配齐配强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学校获评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湖北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湖北省10家重点建设单位。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制度体系,构建完善各单位职责监督、职能部门管理监督、审计部门审计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委巡察监督的五位一体监督体系,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推进重点领域监督,开展巡察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治理,,党风、政风、校风持续好转。统战、工会、共青团、离退休、校友会、基金会等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

总的来说,经过过去五年的发展,学校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上基本实现了协调发展,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学校党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更是全校各单位、各族师生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表示诚挚感谢!

本次两代会的召开临近年底,与年度校务公开会议时间接近。为精简会议频次,下面,我向大家报告学校2020年的工作。

二、2020年的工作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家民委党组、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各族师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战疫情、抗洪水、防风险、护稳定,学校各项事业实现平稳发展。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修订校、院两级议事规则,落实巡视整改要求,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成立8个专项督导组,对全校基层党委(党总支)党建工作进行常态化督导。制定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方案(2020-2023),举办5期网络培训班,系统推进干部选育管用体系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手册,落实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机制,建设智慧工会电子提案系统,开展优秀女教工”““巾帼标兵岗””“五四青年教工先锋、广播体操展演等活动,积极稳妥推进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做好离退休同志工作,为老同志日常生活、医疗服务等提供精准化服务离退休工作处荣获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荣获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称号,连续19年获得该项荣誉。

2.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和优势学科建设,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工程。制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计划,遴选建设30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招聘专职辅导员12人,举办辅导员沙龙6次,参与各级各类培训200人次。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引导,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学习系列活动。筹备召开第十次团代会、第十二次学代会,召开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举办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节,成立初心领航党员先锋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才。学校获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单位学校团委获全省基层共青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1名学生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3.着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制定、修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9个文件,认真抓好课堂、论坛、讲座、报告会、三微一端、网站等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列出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点排查工作清单,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集中排查和工作督查,组建网评员队伍,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抓好民大故事讲述,全年通过各级各类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学校相关工作情况532篇。

4.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政治监督为统领,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疫情防控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实验室安全、毕业生返校离校、常态化疫情防控等专项督查,提供有力的纪律监督保障以意识形态监督、巡视整改和校内巡察为抓手,围绕学校事业发展,对33个职能部门、教辅、直属和附属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开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巡察,扎实推进巡视巡察整改再检视再深化再落实,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保持正风肃纪强势力度。

(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强化主线职责意识

1.健全组织体系。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协同推进、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族师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整合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人才资源,组织论证申报中华民族共同体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体推进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资政服务。

2.加强平台建设。获批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下设理论创新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研究中心,推动校内外资源融合、联动。巩固深化和拓展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民族学博物馆和图书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创建成果,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

3.整体有序推进。编制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四五专项规划,制定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细则,一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成立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案讲义编写组,校领导带头参与多轮讲义编写研讨,力争打造一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课程。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

(三)以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为中心,坚决扛起抗疫抗洪政治责任

1.打好防疫阻击战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系列方案,全面开展联防联控,充分发挥党员作用,设立临时党支部,组建防疫突击队,组织科研人员攻关,开展专项督查,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效,学校师生无死亡病例,民大社区成为武汉市首批无疫情社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专题报道。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返校工作,有序开展线上教学,上半年疫情期间,共开设在线课程1880门,参与线上授课教师1491人,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2.打好防疫持久战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总体要求,坚持非必要不外出原则,严格校园门岗和日常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基础建设、网络保障等工作,提升管理服务保障精细化水平。完善应急处置机制,规范疑似症状的发现、报告、转诊、隔离等流程,实现工作闭环管理。投入750余万元建成师生健康安全综合管理平台,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3.打好抗洪保卫战面对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坚决落实上级要求,校领导带头,动员组织500人次党员干部参与抗洪抢险,连续22天全天候上堤值守、巡堤查险,学校哨点被武汉市授予共产党员先锋哨称号,受到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的高度评价。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推进双一流建设。学校双一流中期自评获湖北省教育厅通过,完成双一流建设监测数据报送。全面启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筹备工作、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一级学科光学工程顺利通过教育部专项评估。召开优势学科建设工作会,推荐药学、化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学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博士申报专业学位博士点,应用统计申报专业学位硕士点。积极对接一流专业双万计划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通过2020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理申请并接受专家组现场考评,新增3个本科专业,获批15个第二学士学位本科专业。积极申报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积极推进四新建设,获批3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筹备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全面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加强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立22个二级教学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审核师德师风情况456人次。组织开展各类人才推荐工作,获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湖北名师工作室等13人(个)。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海外优秀人才3人,招聘普通师资预备师资30人。选派4名教师赴境外访学,聘请特聘教授8人、兼职客座教授10人,对524名教师的人事档案进行审核。制定2020年编制岗位核定方案,完成2019年职称评审工作,继续推进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组织教学名师评选、从教满30年教职工慰问、教师节表彰大会等系列活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修身育人的浓厚氛围。

3.做好招生就业、创新创业工作。克服疫情影响,创新线上招生宣传,精心组织“三巩固”,精心实施“三改进”,精准发力“三创新”,圆满完成本科生、研究生招录工作,招录各类学生8325人,一本、本科批招生计划占比超过93%,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完成“稳生源质量”和“稳少数民族新生比例”的“双稳定”目标。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构建上下联动的就业工作局面、高效的就业信息化平台、宽广的就业市场空间、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精准的就业帮扶体系,组织毕业生申领就业求职补贴800余万元,圆满完成教育部就业状况布点监测工作,初次就业率超过教育部达标要求,升学率再创新高。积极推进校友会组织建设和日常服务工作,成立云南校友会,推进陕西校友会、四川校友会筹备工作,进一步加强校友与学校互动机制建设。加大基金筹措与管理力度,2020年获各类捐赠210万元。举办系列创新创业竞赛,申报大创项目195项,其中国家级53项,省级57项。支持大学生创业,现行落地创业项目27项。创新创业学院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学校在2014-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中排名全国第101位,位列湖北省高校第7位,全国民族院校第1位。

(五)以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为着力点,加大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力度

1.科研立项奖项有新突破。全年获省部级以上项目118项,科研经费5417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31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年度项目22项、教育学单列项目1项、艺术学单列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4项、思政项目2项;国家自科项目2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获湖北省科技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举办学报建刊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刊期变更为月刊获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批复。

2.科技成果转化有新进展。推进科研放管服改革,组建校级科研团队49个、院级科研团队44个,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联合湖北技术交易所成功举办湖北省联百校·转千果专场活动,推进学校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1篇调研报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8篇咨政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或部门批示、采纳,其中有关制定武汉市疫情防控暂行办法的建议,为武汉市出台办法提供了参考。全年向国家民委、湖北省委省政府报送信息550余篇,信息工作考评连续第二年列委属单位第一名,学校获评全国民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3.服务社会发展有新成效。坚持办学宗旨,服务地方发展,助力决战脱贫攻坚,投入扶贫经费400万元,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特产品3100余万元。选派第五批驻村工作队前往湖北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瓦屋场村持续开展驻村扶贫,组织选拔11人到武陵山片区担任联络员。举办洪山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宗教法治建设培训班巴林右旗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科级干部培训班,培训人数600余人。在西藏山南市实验学校建成第七个高原书屋,组织学生实践队伍利用假期奔赴民族地区开展实习调研,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

(六)以开放办学为基本理念,持续推进对外合作交流

1.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与日本、韩国等5所国(境)外高校签署校际及院级合作协议。做好英语教育硕士项目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完成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国家公派教师的选拔工作。招收国际中文教师联合奖学金生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32人,组织14名师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相关项目,选派21名本科生赴美国和法国的5所合作院校进行中长期交换学习,首届10名学历留学生顺利毕业。聘请16名长期外国专家,组织申报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63项,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1项。认真做好因受疫情影响留校的38名留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做好3个留学生学历项目和语言研修项目的线上线下教学工作,对73名在国(境)外学习学生进行跟踪服务。

2.巩固深化校地校际合作。继续推进落实国家民委与教育部、湖北省共建中南民族大学的协议内容,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做好复旦大学就业对口帮扶工作,与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宣城市人民政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电信湖北公司、武汉铝业行业协会、武汉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等政府、院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七)以完善内部治理为重点,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1.发挥制度治理效能,推进依法治校。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学校章程为龙头,开展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对592项管理制度进行排查梳理,编印形成《制汇树”——学校规章制度汇编》。修订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完善教学单位党政议事规则,规范学校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管理,调整、变更、增设协调议事机构73个。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宣传,提高师生对规章制度的知晓度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2.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深化综合改革。启动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制订总体规划和8个专项规划及教学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完整规划体系,描绘发展蓝图。贯彻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革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研究部署70周年校庆工作,修编校史、院史,积极推进新校史馆布展,开展校园文化设施维护和修复、文化上墙、校庆文创产品策划设计等工作,聚焦办学初心使命,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起点谋划新未来。

3.开展系统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校园。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开展校内非机动车专项治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举行消防、防疫等应急演练,持续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落实七防工程,投入500余万元建成高清摄像头900余个。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统一服务入口,全面集成各类应用系统,推进企业微信在疫情期间以来的聚合作用,加快人事、研究生、档案等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数据标准化和共享交换工作,提升数据治理和服务效能,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的融合创新。学校荣获湖北省“2017-2019年度省级平安校园称号,保卫处获评全国民委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以保障基本民生为落脚点,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加强财务资产管理,突出绩效导向。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过紧日子要求,优化校内预算编制,大力推进预算执行,提升预算资金使用绩效。2020年,学校全年收支平衡,预计总收入12亿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0.07亿元,较2019年增加0.39亿元,增长3.9%2020年,学校在职职工年人均收入26万元(含公积金、住房补贴),与2019年持平,离退休教工年人均收入10.02万元。2020年获管理改革绩效拨款4464.93 万元,获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奖励700余万元。建立健全内审制度,规范内审工作程序,发挥审计监督、咨询和建议职能。实施国有资产分级管理模式,全面加强国有资产日常管理、清查、信息化、考核等工作。建成采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喀斯玛商城,实现互联网+科研服务+政府采购新突破。

2.提升保障服务能力,优化办学环境。提升后勤保障能力,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好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物业服务、场馆管理、水电保障、医疗保障等工作,持续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功能化、节约化和特色化建设。成立未来城科技园管理办公室,积极推进科技园、体育训练中心、幼儿园、图书馆、博物馆、新校史馆等建设、维修工作,做好市政南湖治污工作协调对接、校内雨污分流工作验收、节水和节能先进单位创建。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新建多个教学实验室,保障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运行,稳步推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抓好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教学工作。完成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和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在学生食堂免费发放中药预防汤剂,协调做好教职工子女入园入学、符合市政政策个别楼栋电梯安装、教职工住房保障、学生宿舍洗衣机安装等民生事项。学校荣获湖北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特级单位称号。

三、下一阶段的任务和举措

虽然近年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与上级的要求、广大师生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一是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助推事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仍需加快构建,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产出仍需持续加强;三是个别干部教师的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大,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仍需久久为功,……等等。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不负各族师生期待,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未来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进一步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五年,更是实现学校三步走战略目标中第一步目标的冲刺五年。变局与新局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握机遇,振奋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走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学科专业实力、社会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力争全面建成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学校整体实力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统筹推进教师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制度,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断加强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体系

坚持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建立健全学校五育并举教育体系,深化专业、教学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大类招生培养,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三联动机制,全面加强工科类、应用型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强化结果应用。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统筹学生规模增长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研究生齐头并进。

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控制在30000人以内,其中本科生稳定在24000人左右,预科生稳定在45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达到450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达到650人左右,留学生达到300人左右。本科招生专业控制在75个以内,力争3—5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15个左右国家级、3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25门左右国家级、5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及12门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力争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考研率达到30%以上。

(三)坚持以学科建设为牵引,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

坚持彰显优势、统筹兼顾、创新驱动、服务战略、滚动发展推动学科大平台、大团队、大交叉、大项目、大成果建设。持续优化学科规模与结构,文理学科协调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保持优势,理工学科有较大进步,应用型学科明显增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建设取得突破。

力争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新增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理工科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实现零的突破。力争打造1-2个国内一流学科(群),新增4-5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力争10-12个学科在全国排名进入前70%4-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40%

(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积极稳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引、育、管、用机制,优化以岗位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一体推进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教学辅助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统筹推进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教师、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队伍和后勤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未来五年,我们要下大力气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力争引进和培养海外、国内各类高层次人才15人左右,力争获批国家级团队1-2个。严格控制在编在岗教职工总量稳定在核定岗位总量之内,其中管理岗位不超过岗位总量的18%,专任教师岗位达到岗位总量的70%左右,全校生师比力争达到 18:1以内,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博士学位占比达到60%左右,中青年教师占比达到65%左右

(五)坚持全面深化科研创新,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牢牢把握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坚持量为基础、质为核心、促进教学、服务社会,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不断增强科研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大力引导支持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产出,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格局。加强科研平台、学术团队和咨询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实现科研力量的深度融合。

未来五年,力争科研经费累计达到5亿元左右,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0项以上,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0项以上、国家自科重大项目2项以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实现突破。建成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1-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2个。省部级奖项数量质量实现双增长,力争在国家级三大科技奖项上有所突破。

(六)坚持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办学质量

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合作,聚焦合作质量与水平,全面深化国际合作平台与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本土国际化战略,大力提升教师出国(境)研修和访学、学生出国(境)长短期交流学习的规模和水平;持续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优化留学生层次、结构,保持留学生规模适度增长;稳步开拓海外办学,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加强国际科研协作,扩大国际学术交流。

今后五年,力争实现师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比例达到5%。留学生数量与质量实现双增长,学历留学生比例达到5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比例超过80%

(七)坚持改善基础条件,提高保障事业发展能力

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强化绩效评价,促进经费的规范、合理和有效使用。合理安排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图书文物档案、新校史馆、特色馆藏和数据库建设有序推进未来城科技园后续建设,完成体育训练中心建设、图书馆分馆改造等项目。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力度,提高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增加智慧教室,升级信息服务,强化智能管理。

未来五年,学校年办学总收入保持年均3%左右的稳步增幅,智慧教室比例达到60%以上校园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八)坚持优化内部治理,激发事业发展活力

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优化机构岗位设置,强化后勤服务保障,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制度和其他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进一步健全教职工薪酬福利体系,努力增加教职员工的收入。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积极解决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让师生员工共享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年是我们认真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品牌荣校的发展道路,大力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勇于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