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
第七届“两代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
学校工作报告
李金林
(2022年1月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2021年大事不断、喜事连连,我们喜迎建党百年华诞,喜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工作座谈会等胜利召开;我们成功举办建校70周年校庆,全面迎接国家民委党组巡视,新增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一年来,在国家民委党组、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激发改革创新根本动力,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学校连续9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校园。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学校2021年工作,请大家审议。
一、坚持政治立校,突出党建引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首要政治任务,贯穿于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工作座谈会等精神,有效开展集中宣讲,深入开展宣传阐释,设立专项研究课题,统筹抓好学习贯彻落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请示报告等有关规定,持续强化政治监督,确保“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坚持政治巡视定位,统筹做好巡视保障、报告撰写、材料调阅、调研谈话、随堂听课、走访下沉等工作,从坚持“两个确立”,落实“两个维护”的高度认真做好国家民委党组巡视的各项工作。
二是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文件精神,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做到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全年召开3次党委全委会、36次党委常委会、20次校长办公会、26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传达学习上级精神、贯彻落实上级要求。抓紧抓实党史学习教育,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专题讨论,成立“百马行动”宣讲团,开展校内校外宣讲52场,发放理论学习资料3100余册,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方案和项目清单11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16项。学校屯堡乡“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获评2020年度湖北省优秀示范点,连续6年获得优秀等级。认真做好庆祝建党百年工作,制定庆祝建党100周年实施方案,开展系列主题突出、生动活泼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烈士遗属等,为66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表彰30个基层党组织和90名党员,3个基层党组织和6名党员获湖北省表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调研,研究制定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及时调整优化党委工作部门、学院党组织、机关党委支部设置,22个机关党支部书记均由主要负责人担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持续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持续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举办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深入开展“对标争先”,扎实推进“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2个党支部顺利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学校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单位。建立完善“双联系制度”,制定《关于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进一步增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持续推动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分层分类举办6期党校培训班,发挥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出台教学单位发展党员工作责任暂行规定和发展党员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手册,狠抓发展党员规范管理,全年共发展党员2204人。组织师生党员常态化参与疫情防控和下沉社区工作,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三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十大育人工程”,制定深化“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开展“国旗天天升、国歌天天唱”“国旗下说党史”“我的国我的校”等主题活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立项建设39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获批教育部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项。落实“初心领航”工程,举办“第七届民族文化交流节”,组建14支队伍开展“边疆行”学生家访,组织571支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学校首次被授予湖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突出高校。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招聘13名专职辅导员,配备41名兼职研究生辅导员,举办辅导员、班导师育人故事分享会,1名辅导员入选“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出台《班导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选配784名班导师,编印班导师工作手册,落实“三个一”“四到位”“六联系”“六必谈”要求,打通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记录体系、数据应用体系,推进“学业预警与精准帮扶”,强化学风建设工作,预警学生3100余人。坚持政工干部晚值班及重要时期、重要节点安全稳定值班制度,完成省级心理健康示范中心复核验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3200余人次。2名学生分别荣获“全国高校百佳心理委员”“全国高校百佳心理委员提名奖”荣誉称号,获奖人数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
四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制定校内刊物管理办法、意识形态工作巡察办法,组织开展网络宣传舆论阵地、教材、违规张贴物等重点清理,审批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等思想文化类活动200余场次。成立校院两级教材建设管理委员会,出台本(预)科教材管理实施细则,编制“十四五”本科教材建设规划,完善“凡用必审、凡编必审”机制,严把教材建设、著作出版、文章发表、试卷编写的意识形态关。坚持24小时舆情监测,建好师生网评员队伍,落实网络信息安全每日“零报告”制度,处置各类舆情预警50余起。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讲好“民大故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发布稿件300余篇,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等报刊推出专版专栏专刊,全方位宣传学校办学成就。建立党史学习教育、70周年校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网站,改版学校英文网站,出版校报14期,在学校官网、两微一端等发布信息1400余条,内外宣工作获得师生好评。
五是系统推进干部选育管用体系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开展干部梯队建设谈话调研,制定干部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四个特别”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执行选人用人程序,补充选任职能部门和教辅单位正职2人,二级党组织书记3人,教学单位院长、副院长6人,科室负责人10人,完成部分学院院长及科室负责人试用期满考核工作。制定处科级干部学习培训方案,继续推荐选派优秀干部参加挂职和专项工作协助,做好服务保障,强化培养锻炼,不断增强干部履职尽责的本领。从严干部监督管理,制定《中共中南民族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暂行办法》,规范中层干部因私证照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因私出国(境)审批、因私请假审批和社会团体兼职审批备案等工作,做好填报范围内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年度集中填报和及时报告等专题培训,完成年度集中填报工作,重点查核拟提拔干部5名,随机抽查干部9名。积极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干部工作综合管理系统进入部署阶段。
六是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严格履行党委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年度工作要点及主体责任清单,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政治巡察定位,对21个学院党组织开展常规巡察,9个巡察组累计列席21个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个别访谈557人次,查阅相关资料860余件,查找出问题278个。围绕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决定决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在22个基层党委设置基层纪委,选举产生基层纪委书记、纪委委员,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认真贯彻落实“一把手”监督要求,制定实施意见和监督清单,督促校院两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科学精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受理信访23件,发出工作提醒函、建议函8份,处置问题线索4件,立案2件,给予2人纪律处分。持续推进纪检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制定清廉学校建设方案,聚焦11个方面33项重点任务,督促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工作举措,抓好贯彻落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抓住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进行廉政提醒,开展公务接待、公车使用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坚持密切联系师生,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开展6期“校领导接待日”,实施“成长守望计划”,推行领导干部晚值班和听课制度,全年组织领导干部听课1109次。
七是做好统一战线和群团工作。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坚持联系交友制度,召开党委常委与联系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深化党委领导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谈心谈话交流机制。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做好换届工作。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调研,发挥欧美同学会、侨联、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统战团体作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思想政治引领。开展师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积极做好2021年鄂湘粤三省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湖北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第37次年会筹备工作。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切实履行工会职能,开展第七届“三育人”标兵和先进个人评选,积极搭建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平台,1名教师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加强团学组织建设,出台《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召开第十三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二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持续推进“智慧团建”,完善学生社团管理体系,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63人,选拔招募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17名,学校西部计划项目办连续九年获评全国优秀项目办,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入选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名青年教师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成立离退休老同志“石榴红”党史宣讲团,引导离退休老同志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为离退休老同志日常生活、医疗服务等提供精准化、便捷化、人性化服务。做好校友与基金会工作,成立陕西校友会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校友分会,推出“扎根与融入—民大学子在基层”系列报道7期,获校友及社会捐赠到账近300万元。
二、坚持聚焦主线,注重学用结合,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一是抓好工作统筹。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民委领导有关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民委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意见》,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四五”专项规划,制定《中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细则》《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实施意见》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校“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一体化的研究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建设,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总支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第一届工会组织,不断夯实研究院基础工作。
二是抓好日常教育。开展“中华一家亲”“多彩中华”等主题活动,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学术研讨会,通过专题讲座和培训、主题党日、教师常态化理论学习等,进一步深化干部师生思想认识,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大讲坛7期,紧紧围绕如何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怎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课题,聚焦当代中国民族工作领域重大现实问题,广泛邀请国(境)内外专家学者宣讲。突出中华文化教育,开展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文化标识主题图片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化墙。
三是抓好课程建设。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讲义编写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讲义编写工作,讲义提纲经2次专家书面审读和3次集中研讨,初稿经3次书面征求意见和6次集中研讨,历时4个月完成并制作配套课件。按照国家一流课程标准,抓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将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实现2020级新生全覆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学科建设,确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为重点培育学科,纳入学校学科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以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式推动学科建设。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建设,研究制订《中南民族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十四五”规划》《中南民族大学语委会工作管理办法》,开展第24届全国普通话推广宣传周活动,扎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学校报送的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议获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通报表扬。
四是抓好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和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作用,以研究基地为抓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和实践研究。基地现有相关理论研究项目11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目前已有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顺利结项。基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方面产出了系列成果,发表各类期刊论文近4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9篇。增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项目,巩固深化和拓展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民族学博物馆和图书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创建成果,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
五是抓好咨政服务。参与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工作,《中南民族大学强化共同体研究院教育教学职能 开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获国家民委领导肯定性批示,《湖北省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获湖北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调研建议纳入《湖北省<关于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指导意见》。高质量完成湖北省民宗委委托的2020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评审工作,与黄冈市联合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组织教师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培训课程,广受学员好评。
三、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根本任务,推动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组织评选第四届教学标兵和教学先进个人,评选10名教学标兵和先进个人。调整优化202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劳动教育、美育、体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方案要求,出台《中南民族大学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完成课程开设和学年段成绩认定。圆满完成各项招生工作任务,录取本预科学生6681人,硕士研究生1471人,博士研究生计划招生61人,本科生源质量整体稳中有升,本科一批及本科批录取人数占比达96.3%,比去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更加健全,学生成绩及考研率稳步提高,学风更加浓厚,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本科生初次就业率85%,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92%,在委属高校中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承办湖北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特等奖等奖项11项,学校获“优胜杯”。组织举办各类学科专业竞赛70余场,精心组织召开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会和推进会,全年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60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30项,比去年同期增长17%。湖北省首档大学生成长纪实节目《大学之道》在校开拍,师生受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交响音乐会、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等演出,1名学生入选《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1名研究生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3名学生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3名毕业生获评第七届“长江学子”优秀大学毕业生。
二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新增化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实现学校理科博士点的突破。成功获批智能通信与泛在计算、生物资源与工程技术、区域发展与数字治理和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等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和10个研究生工作站。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出台新一轮博士点重点建设学科遴选方案,启动学科分层次建设遴选工作。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出台《关于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实施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制,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对535名研究生导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导师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认真做好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专项巡查工作,资助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共515项。大力发展工科应用类专业,成立先进计算与智能光电产业学院,获批“智能物联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区块链与智能管理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成为民族高校第一个获得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10个,国家首批“新文科”项目4项,省一流本科课程21门、省级一流虚拟仿真课程3门。建设校级在线课程项目23项,新增2门课程上线中国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学堂在线”,引进25门网络通识教育课程。鼓励开展教学研究,立项校级教研项目136项,获批2020年省级教研项目26项,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5项,3项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新增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8个教师团队入选湖北省级教学团队。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人才建设“十四五”规划,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组织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等相关专题培训,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导师遴选、人才工程人选培育、评优评先等过程中将政治立场和师德师风作为推荐考察的首要项目。全年引进普通师资、高层次人才17人,招聘实验技术人员2人,预备师资9人,聘任特聘教授15人。获得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人,国家民委教学名师2人,国家民委青年教学标兵2人,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1名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名青年教师获湖北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四是加强科研工作。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34项、奖项59项,全年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6项,科研事业收入8000余万元,另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135万元,横向项目立项数、经费取得突破性进展。获批国家级社科项目29项,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首次获批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1项。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17项,在民族类院校和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全国排名第85位。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2项,较2020年增加8项,其中国家优青项目1项。催化转化与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2个科研平台在湖北省科技厅绩效评估中成绩优异,获批资助资金100万元。项目结题督导取得良好成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2项、年度项目结项19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结项31项。申请发明专利110项、授权发明专利160项,其中国际授权发明专利1项,首次获批2件国家1类新药临床批件,转让发明专利14项,合同经费155万元,学校获2021年度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年度十佳资源站点”。获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奖3项,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湖北省发展奖2项,湖北省科技奖5项,学校参与的1项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科研成果获202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国家民委科普讲解大赛奖项5项,湖北省科普讲解大赛奖项4项。学报自科版和人文社科版入编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荣获期刊发展项目资助,再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目录。1名教授获评湖北省第二届“最美社科人”,3人入选2021年“湖北产业教授”。
五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紧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大力开展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文化帮扶,持续提升学校服务社会水平,学校“驻村扶贫工作队”连续5年受到湖北省政府通报表彰。投入直接帮扶资金330余万,通过集中采购、“武陵购”平台帮助定点帮扶地区销售农特产品2840万元。成功举办湖北省“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专场活动,遴选了412项优质科技成果,重点推介10项代表性科技成果。获批民族地区研究项目16项,经费共计265.5万元,利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设立民族地区专项23项,经费75万元,承担民族地区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14项,合同经费1451万元。与利川市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6项,成功签约127 家农村合作社,产出经济效益2422万元。学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再次获评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向国家民委、湖北省委省政府报送专题信息520余篇,获省部级领导批示10篇,国家民委信息工作年度考核分数居委属单位首位,1人获“国家民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举办“广西德保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暨党外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1800余人。
六是推进对外合作交流。成功举办澜湄民族地区社会创业国际大赛,与英国等国外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与美国维罗纳地区国际学校签署合作建设孔子课堂协议。服务“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聚焦“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联合申报巴基斯坦高教委“中巴联合科研”项目4项。获批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14项,获批经费230万元。资助选派49名本科生出国(境)学习及修读国外高校线上课程,资助159名本科生出国(类)外语水平考试报考费。致力国际中文教育推广,完成273名哈萨克斯坦学生的线上汉语教学任务。完成8名赴澳门科技大学交换学生选派工作,招录28名英语教育硕士项目学生。巩固深化校地校际合作,与华为、南航、长江鲲鹏、嘉必优、金山(武汉)总部、云梦县人民政府、光谷生物城等签署合作关系,新增实践教学基地数52家,选派170名学生赴重庆大学、武汉大学等交流学习,接收北方民族大学15名本科生来校交流学习。
四、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精心编制发展规划。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工作座谈会等新精神新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征求师生、校友等意见建议,对总体规划、8个专项规划、21个学院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基本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调整优化内设机构设置,修订内设机构职能职责及科室设置方案,完善综合考核2021年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贯彻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及其系列配套制度要求,制定16大项93小项改革任务清单,召开10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就学科专业、教育教学、人事人才、科研工作、招生就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开展深入研究,凝聚广泛共识。研究制定《学术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一体构建新的教学科研和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坚决破除“五唯”。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批复要求,保留所属企业4家,清理关闭7家,脱钩剥离2家,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并获教育部第三方评估验收通过。
三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启动学校章程修订工作,对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不得”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及时修订相关制度。规范学校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管理,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坚持利用法律手段处理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事项,全年审核合同831份,依法处理学校涉诉案件10起。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普法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整体规划和课程体系,大力开展宪法日宣传活动,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宣传,增强师生宪法意识、制度意识。突出督查督办的政治要求,建立督查督办机制,确保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实落地,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在二级单位落细落实。全年发布督查督办通报9期,上级来文收文近3000份,校内决议事项纳入督办250余件,上级来文执行办结率100%,学校决议办结率超过95%。
四是圆满举办70周年校庆。聚焦校庆主题、原则,成功举办系列学术会议、人才培养成果展、文艺晚会、庆祝大会、校史院史发布、校史馆展览等活动,组织协调有力有序、校庆宣传可圈可点、学术交流氛围浓厚、校外合作巩固升华、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校友联络全面加强、校史展览铸魂育人、条件保障细致到位、校园秩序和谐稳定,全方位展示了学校70年的辉煌成就,全面总结了70年的办学经验,激发了广大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的自豪感与凝聚力,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影响力和声誉度。完成70校庆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积极推动校庆期间新合作、新项目的落地落细落实,巩固发展校庆成果。
五、坚持民生为本,维护校园稳定,全面提升管理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把师生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切实履行“四方责任”,加强校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建设,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检查行政办公室卫生,教育引导师生履行好自身健康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做好疫情排查、学生隔离、发热送诊等各项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排查130余次,排查师生1600余人次,安排师生隔离近1000人次,核酸检测5.45万余人次,疫苗接种近6.9万人次,师生接种率达到99.87%,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受到属地部门肯定。
二是提升管理服务保障能力。投资1800余万元升级改造幼儿园,改善青年教工子女入园条件。自建工程训练中心规模化投入运行,培训学生1600余人,完成校园部分道路黑化、学生宿舍维修改造、南区图书馆改造等工作,引进共享单车、电动车,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实训实践、生活学习环境。完成能源环保技术研究院一期、体育训练中心及附属设施、实验室改造等工程。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好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物业服务、场馆管理、水电保障等工作,持续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功能化、节约化和特色化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完善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推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抓好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教学工作。做好未来科技城科技园参训师生的后勤保障、生活管理工作,协调做好教职工子女入园入学、教职工住房保障、洪山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等工作。完成新校史馆建设,做好档案收集与规范管理,持续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民族学博物馆被评为“2021—2025年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升级网络基础设施,集成各类应用系统,深化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的融合创新。
三是进一步加强财务资产管理。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校内预算编制,大力推进预算执行,制定《中南民族大学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提升预算资金使用绩效。2021年学校总收入13亿元,受财政拨款压减影响,收入较2020年减少4066万元,下降3%。总支出12.7亿元,较2020年增加0.86亿元,增长率7.2%,住房公积金及改革性补贴较上年增长6.1%,教学科研经费投入占比较上年提高10%,学生奖励及资助支出较上年增加11.3%。“三公”经费财政支出严格控制在年初预算批复范围内。规范内审工作程序,发挥审计监督、咨询和建议职能,对29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基建及维修项目75项,审减金额1000余万元。全面加强国有资产日常管理、清查、信息化、考核等工作,开展办公用房调整分配、地下架空层清理整顿等工作,完善科研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规范采购招投标流程,完成立项招标项目133个。
四是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持续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以“七防工程”建设为抓手,以责任制落实为关键,实行“日自查、周会商、月检查”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班备勤、总值班和巡逻值守。严守政治安全,增设党委保卫部,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开展反电信诈骗专项行动、电动车专项整治和校园交通秩序专项治理,认真排查安全隐患,督导处理各类安全隐患281起,处置各类治安突发事件46余起,受理、回应“校长信箱”“教育厅阳光信访平台”等诉求120余项。加强保密教育培训,开展微信等保密自查,强化网络信息审核与管理,严格执行保密规章制度。学校获“湖北省综治先进单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过去一年,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离不开领导班子的团结奋进,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各单位、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和各族师生员工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是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体化的研究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等还未完全构建起来。三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成效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学科专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和效益还有落差。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大,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五是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还有差距。……等等。
各位代表、各位老师、同志们!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座谈会精神的推进之年,更是加快实施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的一年,我们要在上级部门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提升内部治理水平,深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夯实发展基础,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寒假及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